在医院的日常运转中,滑轮椅或许只是一件看似普通的工具,穿梭于各个科室之间,承载着患者与医护人员的移动需求,从病理科医生的视角来看,滑轮椅却有着别样的意义,它背后隐藏着诸多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病理相关信息。
滑轮椅的使用场景极为广泛,无论是在病房里运送行动不便的患者进行各项检查,还是在手术室与复苏室之间快速转移术后病人,它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与此同时,频繁使用滑轮椅也可能带来一些潜在的病理问题。
对于患者而言,长期依赖滑轮椅可能导致肌肉萎缩,由于身体活动量减少,肌肉得不到足够的锻炼和刺激,肌肉纤维逐渐变细,肌肉力量不断下降,这就如同长期闲置的机器部件会生锈磨损一样,患者的肌肉功能也会在这种“闲置”状态下逐渐退化,从病理角度分析,肌肉萎缩涉及到多个生理机制的改变,神经对肌肉的营养支持作用减弱,神经末梢分泌的营养因子减少,无法维持肌肉正常的代谢和生长,肌肉自身的代谢活动也会发生紊乱,蛋白质合成减少而分解增加,导致肌肉质量下降。
长时间坐在滑轮椅上,身体局部承受的压力过大,容易引发压疮,尤其是那些病情较重、长期卧床或坐轮椅的患者,他们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在持续的压力作用下,血液循环受到阻碍,组织缺血缺氧,初期可能表现为皮肤发红、疼痛,若不及时处理,随着病情进展,皮肤会出现水疱、溃疡,甚至深达肌肉和骨骼,引发严重的感染,这一过程从病理层面来看,是局部组织的微循环障碍逐渐加重,导致细胞代谢异常,进而引起组织坏死。
而对于医护人员来说,频繁推动滑轮椅也并非毫无风险,长时间的用力操作,可能会导致肌肉劳损,引发肩部、腰部、手臂等部位的疼痛,从病理角度讲,过度使用这些部位的肌肉,会使肌肉纤维反复收缩和拉伸,造成微小的损伤,这些损伤若得不到及时修复,会逐渐积累,引发无菌性炎症,刺激周围的神经末梢,从而产生疼痛症状,长期的肌肉劳损还可能导致肌肉的弹性和力量下降,进一步影响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
滑轮椅虽小,却关联着大健康,我们病理科医生不仅要关注疾病本身的病理变化,对于滑轮椅使用过程中潜在的病理问题也应予以重视,通过合理的康复指导、正确的使用方法以及必要的预防措施,减少因滑轮椅使用不当带来的不良影响,让滑轮椅真正成为助力患者康复和医护工作顺利开展的有益工具,而不是引发新的病理困扰的源头。
发表评论
滑轮椅不仅是行动辅助,更是对肢体障碍者生活品质的深刻病理洞察与人文关怀。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