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实践中,我们时常遇到因食物过敏而引发肠道不适的患者,其中小麦过敏尤为常见,小麦如何具体影响肠道健康,尤其是其病理变化,一直是病理科医生关注的焦点。
问题提出:小麦中的麸质(Gluten)成分是引起“麸质敏感”或“麸质相关肠病”的主要元凶,当麸质进入小肠,其蛋白质结构能刺激肠道免疫系统,引发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长期下来可能导致肠道黏膜损伤、绒毛萎缩,甚至出现类似乳糜泻的病理改变。
回答:研究表明,麸质不仅影响小肠的吸收功能,还可能干扰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有害菌的生长,进一步加剧肠道炎症,在病理切片下,我们可以观察到受影响区域的肠黏膜明显增厚,绒毛结构紊乱,隐窝结构异常,伴随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这些变化不仅影响营养吸收,还可能引发或加剧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I型糖尿病等。
对于长期食用小麦制品后出现肠道症状的患者,进行小肠黏膜活检及麸质耐受性测试是必要的诊断步骤,及早识别并避免麸质摄入,对于维护肠道健康、预防更严重的病理改变至关重要。
发表评论
小麦,作为日常饮食的常见成分之一却暗藏过敏风险,其与肠道病理关联揭示了它对健康的不容忽视挑战。
小麦过敏,肠道健康的隐秘威胁:探究其病理关联揭示健康新视角。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