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支气管扩张(Bronchiectasis)患者,他们往往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反复的呼吸道感染,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值得深入探讨。
支气管扩张的病理基础在于支气管壁的异常扩张和结构破坏,这导致气道壁的防御功能减弱,使得细菌和病毒更易侵入,扩张的支气管内壁易积聚分泌物,形成“黏液栓子”,这些栓子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为感染提供了有利条件。
免疫功能下降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支气管扩张患者常伴有免疫细胞的减少或功能障碍,如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在清除病原体方面的能力减弱,由于气道持续的炎症反应,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受损,进一步降低了局部免疫防御能力。
气道结构改变还影响了气体的交换和清除功能,扩张的支气管使得气体在肺内的分布不均,导致部分肺组织通气不足,而另一部分则过度通气,这种不均匀的通气状态为细菌的生长提供了“避难所”。
治疗与预防方面,除了常规的抗感染治疗外,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痰液排出是关键,这包括药物治疗、体位引流、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进行手术治疗以恢复气道结构,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如通过营养支持、适当运动等措施,也是减少感染风险的有效手段。
支气管扩张患者之所以常伴随反复感染,是因为其病理基础导致的防御功能下降、免疫功能异常以及气道结构改变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综合治疗和日常管理,我们可以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减少感染的发生。
发表评论
支气管扩张患者因结构改变导致气道壁变薄,易积聚分泌物和细菌引发感染;同时纤毛功能受损难以有效排痰。
支气管扩张导致气道结构破坏,易积聚分泌物和细菌引发反复感染。
支气管扩张导致气道结构破坏,易使细菌滞留并繁殖;加之患者免疫力下降、排痰不畅等因素共同作用。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