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电动滑板车以其便捷与时尚,成为不少年轻人出行的新宠,看似充满活力的电动滑板车,却也隐藏着诸多危险,一次次将伤痛带到了医院的病理科。
电动滑板车速度较快,且其行驶稳定性相对较差,一旦骑行者遭遇突发状况,如路面颠簸、障碍物阻挡等,往往难以迅速做出有效反应,极易发生摔倒事故,摔倒瞬间,骑行者可能会以各种姿势着地,这就导致身体不同部位承受巨大的冲击力。
从病理角度来看,常见的损伤首先是皮肤擦伤,由于电动滑板车骑行时一般不会配备防护装备,摔倒时皮肤直接与粗糙的地面接触,摩擦力会迅速将皮肤表层擦破,形成大小不一、深浅各异的擦伤创面,这些创面容易受到外界细菌污染,引发感染,给患者带来疼痛和不适,延长愈合时间。
更为严重的是骨折,手腕、手臂、腿部等部位是骨折的高发区,当摔倒时,骑行者本能地会用手或肢体去支撑身体,这就使得这些部位承受了大部分冲击力,导致骨骼的连续性中断,手腕骨折后,患者的手部活动会受到极大限制,日常的穿衣、吃饭等基本动作都变得困难,骨折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剧烈的疼痛,还需要长时间的固定和康复治疗,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还有一些内伤也不容小觑,胸部着地可能导致肋骨骨折,进而损伤肺部组织,引起气胸等并发症,脑部受伤更是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如脑震荡、颅内出血等,这些内伤往往较为隐匿,初期症状可能不明显,但随着时间推移,可能会逐渐加重,对患者的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面对电动滑板车带来的这些病理问题,我们一方面要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提高骑行者的安全意识,让他们认识到潜在的风险,自觉佩戴必要的防护装备,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电动滑板车行驶的规范管理,划定合适的行驶区域,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医院的病理科见证了电动滑板车事故带来的种种伤痛,希望通过对这些病例的分析和警示,能让更多人重视电动滑板车的安全问题,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让城市的道路多一份安全,少一些伤痛。
发表评论
电动滑板车事故频发,揭示安全意识与质量监管的双重缺失。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