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的病理科,每天都上演着与疾病微观世界对话的故事,而在这个看似与电吹风毫无关联的领域,电吹风却有着意想不到的独特作用。
病理诊断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通过对病变组织进行一系列处理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结构,从而做出准确判断,组织脱水环节至关重要。
在病理标本处理过程中,组织需要经过梯度酒精脱水,以去除其中的水分,便于后续的透明、浸蜡等步骤,脱水过程需要一定时间,而且在潮湿的环境下,脱水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这时,电吹风就派上了用场。
在一些紧急情况下,比如临床急需明确诊断以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时,我们可以利用电吹风来辅助加快组织脱水,将经过初步固定的组织从固定液中取出后,用滤纸吸干表面多余的液体,然后小心地用电吹风以适当的距离和均匀的速度吹拂组织,电吹风散发的温热气流能够加速组织内水分的蒸发,大大缩短脱水时间。
使用电吹风时要严格掌握好温度和距离,温度过高会损伤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影响病理诊断的准确性;距离过近则可能导致局部过热,同样对组织造成不良影响,我们会将电吹风距离组织保持在 10 - 15 厘米左右,以能感觉到温热但不烫手为宜,吹拂时间根据组织大小和含水量适当控制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
除了辅助脱水,电吹风在病理科的其他方面也有一些小用途,比如在病理切片制作过程中,切片完成后需要在载玻片上烤片,使组织更好地附着在玻片上,传统的烤片机烤片需要一定时间,如果急需观察切片结果,用电吹风在适当温度下对玻片进行短暂吹拂,也能起到一定的固定组织、加快干燥的作用,帮助我们更快地完成病理诊断前的准备工作。
虽然电吹风在病理科只是起到辅助作用,但它在特定情况下为我们提供了便利,让我们能够更高效地完成病理诊断任务,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及时、准确的依据,在疾病诊断的链条中发挥着独特而有趣的作用。
发表评论
电吹风,日常用品中的平凡一员;病理诊断的精密工具却能揭示生命的奥秘,两者看似无关实则共通——皆在细微之处见真章。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