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病理科的微观世界里,每一片薄如蝉翼的组织切片都承载着疾病的秘密,我们要探讨的是在肿瘤诊断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隐形警报”——海东现象(Heaton-Fudollar phenomenon)。
海东现象,这一术语首次由海东(Heaton)和福多尔(Fudollar)于1975年提出,它特指在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病理切片中,观察到的一种非典型性细胞核形态变化,这些细胞核呈现出不规则的形态,大小不一,核质比例增加,且常伴有核分裂象增多,这一现象的出现,往往预示着肿瘤的侵袭性增强和预后不良。
海东现象的识别对病理科医生而言是一项挑战,它要求医生具备高度的专业敏感性和细致的观察力,因为这种变化可能微妙且不典型,容易与正常细胞核的微小变异相混淆,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影像学资料及可能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综合判断,以避免误诊或漏诊。
值得注意的是,海东现象的发现不仅对肿瘤的分级和分期具有重要意义,还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它提醒我们,在面对看似“平静”的肿瘤细胞时,应保持警惕,深入挖掘那些可能预示着疾病进展的细微线索。
海东现象是病理科医生在肿瘤诊断中需要密切关注的一个“隐形警报”,它虽不显眼,却能揭示肿瘤的“真实面目”,为患者的治疗之路点亮一盏明灯,在微观的病理世界里,每一次精准的诊断都是对生命尊严的守护。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