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暑气渐消,秋意初显,大自然在这一节气悄然发生着变化,对于我们病理科医生而言,处暑时节也有着别样的意义,它让我们从病理的角度,更加关注人体在季节转换中的健康状况。
处暑之后,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气候开始变得干燥,这种变化对人体的呼吸道、皮肤等部位影响显著,从病理角度看,呼吸道黏膜在干燥环境下,黏液分泌减少,纤毛运动减弱,防御功能下降,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侵袭,引发感冒、支气管炎等疾病,我们在病理检查中,常常能看到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损伤、炎症细胞的浸润等表现,皮肤也因水分流失而变得干燥、粗糙,甚至出现瘙痒、脱屑等症状,严重时,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容易引发皮肤感染,在病理切片上可观察到表皮细胞的角化异常等改变。
处暑时节,人们的饮食结构也会有所调整,随着天气转凉,食欲可能会增加,若过度食用辛辣、油腻、生冷食物,会给胃肠道带来负担,从病理方面分析,可能导致胃肠道黏膜的损伤,引发胃炎、肠炎等疾病,病理检查可见胃黏膜的充血、水肿、糜烂,肠黏膜的炎症渗出、溃疡形成等病变,秋季人们喜欢食用各类滋补品,但如果滋补不当,也可能引起体内阴阳失衡,过度进补温热性食物,可能导致体内燥热内生,出现咽喉肿痛、便秘等症状,病理表现可能为体内某些组织器官的热邪亢盛。
在情绪方面,处暑时天气变化容易使人产生烦躁、焦虑等情绪,长期不良情绪会影响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进而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从病理角度讲,可能导致神经递质失衡,免疫细胞活性降低,使人体更容易患病,一些长期处于焦虑状态的患者,在病理检查中可能发现肾上腺皮质功能异常,淋巴细胞功能受抑制等情况。
作为病理科医生,我们在处暑时节更加关注这些因季节变化引发的健康问题,通过对各类疾病的病理分析,我们能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我们也希望人们在处暑时节能够顺应节气变化,注意饮食起居,保持良好的心态,预防疾病的发生,让身体在这一季节转换中保持健康平衡。
发表评论
处暑虽至,秋意渐浓,从病理视角看健康:温差大增需防感冒;燥气上升宜润肺养阴。
处暑之际,温差渐大易感风寒,病理视角下需关注免疫力提升与温差调节的平衡。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