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常遇到这样的病例:感冒后,部分患者会并发鼻窦炎,导致症状迁延不愈,甚至加重,这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病理机制,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感冒,医学上称为急性鼻炎,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鼻黏膜引起的,在炎症过程中,鼻黏膜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形成“梗阻”,阻碍了鼻腔的正常通气和引流,而鼻窦是围绕鼻腔周围的含气空腔,与鼻腔通过自然开口(窦口)相连,当感冒导致鼻黏膜肿胀严重时,窦口可能被堵塞,使得鼻窦内的空气无法正常排出,形成负压环境。
这种负压环境促进了鼻窦黏膜的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进而引发组织水肿和分泌物潴留,若此时再遭遇细菌或病毒的侵袭,或因机体抵抗力下降,鼻窦内的环境便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最终导致急性鼻窦炎的发生。
感冒还可能引起鼻腔内的细菌生物膜形成,这是一种细菌的聚集体,能抵抗宿主免疫系统的清除和抗生素的治疗,进一步加剧了鼻窦炎的病程。
对于感冒患者,尤其是那些出现鼻塞、流涕等症状持续不缓解的患者,应警惕鼻窦炎的可能,并及时就医,通过鼻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可以早期发现并干预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感冒虽是小病,但其引发的并发症却不容小觑,了解其引发鼻窦炎的病理机制,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病理科医生,我们应不断深化对疾病机制的理解,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发表评论
感冒时,鼻腔黏膜受病毒侵袭肿胀充血、分泌物增多堵塞鼻窦口导致引流不畅而引发炎症。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