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幕后黑手’,病毒还是细菌?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幕后黑手’,病毒还是细菌?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在面对这类患者时,作为病理科医生,我们常需首先判断其致病原因是病毒还是细菌,虽然两者症状相似,如鼻塞、流涕、咳嗽、发热等,但治疗策略却大相径庭。

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呈自限性,即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自动停止并逐渐恢复,治疗重点在于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而细菌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则需使用抗生素进行针对性治疗,以消灭或抑制细菌的生长。

在诊断时,我们不仅依据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还会结合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来辅助判断,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细菌性感染的病原体也出现了耐药性问题,这要求我们在治疗时更加谨慎、精确地选择药物。

准确区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是治疗的关键,也是我们病理科医生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 匿名用户  发表于 2025-01-29 09:05 回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元凶,究竟是病毒还是细菌?两者常为共犯却各有‘幕后’角色。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