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病理科,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从显微镜下窥探的细胞世界,而今天,我想谈谈一个看似与病理诊断无关,实则暗藏玄机的食材——糯米。
糯米,常被用于食品制作中,以其独特的粘性著称,在病理学领域,这种“粘性”却可能成为一种有趣的比较,想象一下,某些肿瘤细胞的生长模式,尤其是那些具有高度侵袭性的癌细胞,它们在组织间穿梭、黏附,与糯米在某些特性上颇为相似。
在病理诊断中,我们通过观察细胞的形态、排列以及与周围组织的相互作用来评估其性质,当遇到类似糯米般“粘”性强的肿瘤细胞时,这往往提示我们可能面对的是一种侵袭性强、易转移的肿瘤类型,这种比喻虽非严谨的科学术语,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形象地理解病理变化。
当我们在显微镜下“品尝”着这份“糯米”般的病理切片时,不仅要关注其“口感”(即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更要深思其“来源”与“去向”,即它属于良性还是恶性,是否会像糯米团一样“粘”住周围组织,甚至“逃逸”至其他部位,这样的思考过程,正是病理科医生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
发表评论
糯米在病理诊断中,象征着‘良’性之稳与病变的难以剥离'粘’,寓意病情需细心分辨处理。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