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实践中,扁桃体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主要由于腭扁桃体的炎症引起,根据病程的长短,扁桃体炎可被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本文将探讨如何区分这两种类型的扁桃体炎,并深入分析其背后的病理机制。
急性扁桃体炎通常起病急骤,患者常感到剧烈的咽痛,疼痛可放射至耳部,伴有吞咽困难、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其病理机制在于,病原体(如细菌或病毒)侵入扁桃体实质,导致扁桃体充血、肿胀,甚至出现化脓性改变,急性期若未得到及时治疗,炎症可能进一步扩散至周围组织,引发并发症如中耳炎、鼻炎等。
相比之下,慢性扁桃体炎则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咽痛、咽部不适、异物感等症状,且病程超过3个月,其病理特点为扁桃体慢性充血、肥大,表面可见瘢痕或粘连,隐窝口被堵塞,导致细菌和分泌物积聚,慢性扁桃体炎的发病机制与机体免疫力下降、扁桃体隐窝内残留的病原体反复感染有关,长期炎症刺激还可导致扁桃体周围组织的纤维化和瘢痕形成。
在诊断时,医生需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及体格检查来区分急性与慢性扁桃体炎,咽拭子培养、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也有助于明确病因和指导治疗,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扁桃体炎患者,若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切除扁桃体以根治疾病。
了解急性与慢性扁桃体炎的病理机制及临床表现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