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它不仅给患儿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让家长们忧心忡忡,作为医院病理科医生,深入了解小儿腹泻的病因、病理变化,对于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至关重要。
小儿腹泻的病因多种多样,感染因素是较为常见的原因之一,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体都可能侵袭小儿肠道,引发腹泻,例如轮状病毒,它是导致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元凶,病毒感染肠道后,会破坏肠黏膜细胞的正常功能,影响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水分的平衡,从而导致腹泻,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也会引起肠道炎症,出现腹痛、腹泻、脓血便等症状。
除了感染,非感染因素同样不可小觑,喂养不当是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喂食过多、过少、不定时,或者过早添加辅食等,都可能导致小儿消化功能紊乱,引发腹泻,小儿自身的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肠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腹泻,过敏因素也可能参与其中,某些小儿对牛奶、鸡蛋等食物过敏,进食后会出现腹泻症状。
从病理角度来看,小儿腹泻时肠道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肠黏膜可能出现充血、水肿,严重时甚至会有糜烂、溃疡,肠道绒毛会变短、稀疏,影响肠道的吸收功能,肠道的分泌功能也会失调,导致水分和电解质分泌过多,进一步加重腹泻症状。
对于小儿腹泻的诊断,除了详细询问病史、症状表现外,大便常规检查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显微镜观察大便中的细胞、细菌等成分,可以初步判断是感染性腹泻还是非感染性腹泻,如果怀疑有病毒感染,还可能需要进行病毒检测。
在治疗方面,针对感染性腹泻,需要根据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是关键,以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对小儿身体造成严重损害,对于非感染性腹泻,调整饮食、合理喂养是主要的治疗措施,可以适当减少进食量,给予易消化的食物,待肠道功能恢复后再逐渐增加食量。
小儿腹泻虽然常见,但只要我们高度重视,准确诊断,合理治疗,大多数患儿都能很快恢复健康,家长们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排便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以便让孩子早日摆脱腹泻的困扰,健康快乐地成长。
发表评论
小儿腹泻,关乎成长与健康的大事!家长需时刻警惕其潜在危害。
小儿腹泻,守护成长中的健康防线不容忽视。
小儿腹泻,关乎健康成长的大问题!家长需时刻警惕并采取措施。
小儿腹泻,守护成长路上的隐形威胁。
添加新评论